梅恒裕發展史
清康熙帝曾說:“天下絲縷之供,皆在東南,而湖絲之盛,唯此一區!眱炠|的自然環境、優良的蠶種和先進的繅絲工藝使輯里絲成為湖絲中品質杰出者。輯里絲,又名輯里湖絲,是湖州地區**棒的特產,是中國**富盛名的蠶絲因產于南潯鎮輯里村而得名。自元末成村便產湖絲。據史料記載,明萬歷年間、清康熙時,輯里絲就聞名暇爾。清末民初,江南古鎮南潯輯里絲屢屢在國內外獲獎,在這個時期的南潯絲商、絲行中,“四象八牛七十條金黃狗”中八牛之一的梅家及“梅恒!苯z行在輯里湖絲的經營中可謂名利雙收,同時使得湖州絲綢,甚至中國絲綢在國際上留下了不朽的聲譽。
1910年,“梅恒裕”的產品在清廷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奪頭等獎。
1911年,“梅恒裕”的絲經產品在國際工業與勞動博覽會(意大利都靈世博會)上獲金獎。
1915年,“梅恒裕”多個品牌的產品在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奪得金獎。
1929年,“梅恒!钡漠a品在中國首屆西湖博覽會上獲特等獎。

歷史變遷——“梅恒裕”的創始淵源
“梅恒裕”的創辦人叫梅鴻吉(1831-1893),湖州南潯人,字月槎,幼年讀過私塾,后因家貧而輟學,不得不跟從姑丈學生意,每天早出晚歸,歷盡艱辛。上海開埠前,他還曾跟船飄洋過海到廣州,販運或販賣輯里絲,漸漸學會了與洋行買辦打交道的“門道”。成年后的梅鴻吉已經熟悉了生意經,漸漸積累了一些資金。清咸豐十年(1860)年,梅鴻吉也仿照前輩人的樣子,在南潯的絲行埭和上海的二洋涇橋辦起了自己的絲行,即“梅恒裕絲經行”,并把全家帶到了上海。梅鴻吉一生勤勉,“性孝友好施之”,“視力所能及,無不勉為”,堪稱南潯絲商楷模。
1883年,中國的絲業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絲災”,包括“南潯四象”在內的很多絲界巨商都不再做生絲買賣了,而梅家子孫仍繼續堅守在陣地上,這一堅守為“梅恒!苯窈蟪蔀榻z界的泰斗奠定了基礎。
20世紀初,上海很多絲行都轉業做房地產和金融業,“梅恒!眳s一家獨秀,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先后贏得了幾項國內外大獎。
1926年,梅家在原先絲行的基礎上嘗試辦廠,在南潯鎮張王廟南首開設“梅恒裕繅絲廠”,為南潯**早的機器生產大廠。這是南潯的**機器繅絲廠,逐步形成了收絲、繅絲(機器繅絲)、運輸、貿易、調研一條龍的經營模式。
1927年,梅家的“梅恒!痹诩~約57街5號設立了“梅恒裕生絲公司”,接收外商的咨詢洽談,直接銷售輯里絲和自家生產的廠絲,絲廠還特地印制了英文版公司介紹,用精美的圖片和簡潔的語言,介紹了梅恒裕生絲的歷史。這樣,梅恒裕順應國際潮流,在萬商云集的紐約街頭占據了一席領地。

“梅恒!钡那娜怀良
1929年世界范圍的經濟危機開始影響上海,日本和意大利的廠絲在國際市場份額上大大超過了輯里絲。擺脫了世界大戰創傷的歐美列強重新打回中國市場,致使尚在起步和完善階段的絲廠,大多走向了衰敗。
1931年,因家族衰敗,梅家黯然結束了繅絲賣絲的生意。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軍侵境,湖州很多絲廠慘遭日偽軍毀壞。當時已經由梅家轉手的“梅恒裕絲廠”(后改名潯溪絲廠)的設備被偽南潯區政府折價變賣。此后,“梅恒裕”進入漫長的沉寂期。
“梅恒裕”的世紀新生
鄭鮮華夫婦都是土生土長的湖州人,鄭鮮華少時就受湖州文化的熏陶。鄭的祖父就曾在南潯的梅恒裕絲織廠做過工 ,有關湖州南潯“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的故事從小就有所耳聞。對絲綢文化的興趣和愛好,是后來鄭家人從事絲綢紡織行業經營的重要原因。
鄭鮮華與丈夫厲秀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從事紡織行業,堅持走**前沿的路線。在這個行業中始終堅持新的嘗試,在傳統中突破創新。特別是在紡織提花類中,獲得了不小的成績。注重中國傳統文化弘揚的鄭鮮華,在紡織提花類產中提倡“中國花,世界風”的企業文化,引領企業開始了一個嶄新的局面。
從2009年開始,在國家倡導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鄭鮮華開始關注“四象八!钡臍v史資料。2011年開始,鄭鮮華夫婦決心恢復百年品牌,通過深入改革,將“梅恒!惫に嚰妓嚰捌焚|優先的百年理念融入到企業管理當中。主公司也在2019年正式更名為“浙江梅恒裕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朵薇拉無縫墻布隸屬于浙江梅恒裕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在競爭日漸白熱化的墻布市場中,相信傳承了百年品牌精神的朵薇拉定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也能將“梅恒!钡慕橙司癜l揚光大!
浙江東凱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湖州市吳興區姚山北路899號厲華紡織 技術支持:成都九正科技